▷ 这么大的歌剧厅,演唱不用麦,怎么做到的?

来听过歌剧的观众应该都知道,即使是在这么大的歌剧厅,歌剧表演也是不会用麦克风的,这和音乐剧有所不同。
2017.11 江苏大剧院·赛吉版歌剧《卡门》
2019.12 原创歌剧《拉贝日记》
歌剧诞生并发展于没有麦克风的年代,起源于意大利的 美声唱法,凭借特殊的技巧训练,使人声有较强的穿透力和耐久力。
一名合格的歌剧演员必须能让自己的声音穿过乐池里交响乐队的音墙,清楚传递到观众席的每一个角落。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歌剧演员无论是在怒斥敌人,还是在对爱人表白,永远都是“使尽浑身气力”在歌唱,且声音也总是饱满、凝聚。
另一方面,由于不用麦克风,歌剧的 舞台布景通常会设计得比较厚重,板块状的大面积布景有利于舞台上的声音向观众区反射,而三面合围的布局则更有利于舞台声音的聚拢。
2019.11马林斯基剧院歌剧《帕西法尔》谢幕
能比较清楚地看出“三面合围”式的舞台布局
除此之外, 剧场本身的建筑设计对帮助扩音、提升音效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设计才能更好地为演员“助力”。
咱江苏大剧院的歌剧厅采用了自然声场的设计方式,水波纹似的墙体不仅体现了剧院“水之灵动”的设计理念,更保证了声音能够有效扩散。
仔细看,墙面上有凹下去的小圆孔,还有凸起的小三角,它们分别起到吸收声波、反射声波的作用,能够平衡全场不同位置的声音效果。
得益于这种种因素,不用麦克风的歌剧演出,才能让我们拥有绝妙的听觉体验。
因为歌剧演员不用麦克风,每一个人声都会随着演员的移动而即时变化,观众的听觉与视觉体验的空间感才会更加统一。“卡门”在台左,声音也在台左,“斗牛士”从台右走上来,声音也从台右由远及近,幕后合唱的声音听上去真的是在很远的地方……
啊,说起来,这美妙的临场感真是令人想念呢。
● 互动上墙 ●
评论区留给大家
请用一句话给出你
#爱上一场歌剧的理由#
让我们一起回味过去的精彩
也一起期待重回剧场的那天
精选留言将有可能被选中生成水滴日历
并在剧院官微、官博发布~
官方绿洲号@江苏大剧院开通啦!
关注我们,发现更多剧院之美
更有福利不定时掉落!
—END—
编辑:黄雅琪
摄影:影视制作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