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氏始祖 远在尧舜时

荆门晚报记者 王清华
全国百家大姓中,廖姓排名第几位,约有多少人,荆门廖姓又来自哪里?昨日,正在编撰《中国廖氏通史(荆门篇)》的荆门人廖祥泉给记者作了详细讲述。
史书记载,中国廖氏始祖叫廖叔安
廖氏渊源有很深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廖姓是中国人众多姓氏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廖祥泉介绍,据史书记载,中国第一位姓廖的人叫廖叔安,如今海内外绝大多数廖姓人都是廖叔安的后代。廖氏的发祥地在河南,而在廖氏的郡望中,就有钜鹿郡、汝南郡、武威郡、清河郡、太原郡等。所谓郡望,就是郡中的望族,亦即郡中的显赫家族。
廖祥泉翻阅了大量史书资料,发现廖叔安生活在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左传》中说:“昔有廖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乃扰畜龙以事帝舜。”从这段话可以证实廖叔安是尧舜时代人。廖叔安因协助禹(禹是尧舜时代人)治水有功封于廖国(在今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为诸侯。
还有一支廖氏人出自姬姓,是周王朝姬姓家族的一支。许多姓氏丛书如《中国姓氏源流》《姓解》都说廖姓有一支是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但在史书中却找不到周文王有个儿子伯廖的记载。据分析、推理和考证,伯廖应是召伯廖,周文王之子应是周文王支族的儿子。这位召伯廖是周初四圣之一的召公奭的后代。《辞源》记载:“召公,姓姬,名奭,周之支族,周武王之臣,因封在召地,故称召公或召伯。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成王时,与周公分陕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这位召公奭,《史记·燕召公世家》中有详细记载。召公奭传数代,到周宣王时有个叫召虎的大臣,辞源载:“召虎,即召穆公,召公奭的后代。周宣王时,淮夷不服,周宣王命召虎领兵沿江汉出征,《诗经·大雅·江汉》:‘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召虎再下传数代到召伯廖,召伯是承袭先祖的爵位,廖是名。这时已是春秋时代了。召伯廖是东周王朝的重臣,《左传·庄公二十七年》:“王使召伯廖赐齐侯命。”说的是鲁庄公二十七年,周惠王派召伯廖出使齐国,任命齐桓公姜小白为侯爵。召伯廖是周王朝宰相级的大臣,他的后代为了纪念他,便以他的名为姓,即廖姓。
春秋时有两个廖国,其一是廖叔安的封国,另一个是尧舜时代的大法官皋陶后代的封国。
展开全文
此外,还有颜姓人和缪姓人的先祖改姓而成为廖氏的。商王朝最后一位国王商纣王子受辛,是个暴君和无赖,残暴而荒唐,朝中有一位姓颜和一位姓缪的大臣,为逃避灾祸,就躲进雒阳附近的深山中去隐居,并将其颜姓和缪姓改为廖姓。商王朝灭亡后,这一部分廖氏人有些又恢复原姓,有一些就一直沿用廖姓,现浙江苍南一带还有颜、缪、廖三姓同宗共祠堂的。
在国外,还有部分廖姓华人,大部分是从河南、江西、湖北、福建、广东移民过去的。
荆门境内,廖姓较集中地为掇刀团林等地
廖祥泉告诉记者,据最新统计资料,全国一百家大姓中,廖氏排名第61位,有500多万人,廖氏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等地。
湖北廖氏散居全省各地,多是明朝以来先后由江西迁往湖北的。自兰山、旭山二祖洪武年间宦籍汉皋梅子山由赣迁鄂,至今已有600余年。汉川、沔阳、天门、荆门、潜江、监利、应城、嘉鱼、蒲圻、钟祥、京山、沙洋、孝感、汉阳等地都有廖姓人分布。总人口最多的是仙桃市,人口最集中的是天门市。
此外,还有4支廖氏宗亲:一是洪湖石码头支系,二是江陵支系,三是麻城支系,四是鄂州支系。其中洪湖石码头支系于明末由江西迁入湖北,居住地较为集中;江陵支系于明代以前迁鄂,历史较长。荆门廖姓是十世士彬公后裔,分散在京山、钟祥、沙洋、东宝、掇刀等地,大部分乡镇都有廖氏家族,较为集中的乡镇有掇刀区团林镇(草坪村、高庙村、普庵村),东宝区的栗溪镇、马河镇、仙居乡,沙洋县的李市镇、拾回桥镇,钟祥市的长寿镇(廖湾村),京山县的钱场镇(廖冲村)等地。各处还有著名的廖家祠堂、廖家大湾、廖家畈、廖家咀、廖家冢子等遗址、遗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